難題
因天氣干旱,巴州區(qū)水寧寺鎮(zhèn)29口病險塘庫無法正常蓄水,導致2366名群眾面臨飲水、灌溉難題。
解題
巴州區(qū)人民政府第一時間下?lián)軐m椏铐?;水寧寺?zhèn)商定通過“財政補貼、眾籌捐贈、集體補差”三個一批的方式,讓整治工作有了清晰路徑。
轉(zhuǎn)變
當?shù)厝罕姴粌H眾籌資金,還帶上鐵锨、推著斗車,自發(fā)參與病險塘庫整治,讓“眾人拾柴火焰高”在新時代煥發(fā)光彩。
“以前塘庫漏水,天旱時莊稼澆不上水,牲畜吃水都犯愁?,F(xiàn)在修好了,我們心里踏實多了!”8月25日,在巴州區(qū)水寧寺鎮(zhèn)的田間地頭,村民們望著蓄上水的塘庫,臉上滿是笑意。此前,當?shù)卦庥龊登椋?9口病險塘庫無法正常蓄水,2366名群眾面臨飲水、灌溉難題。如今,這些塘庫經(jīng)整治后重新“上崗”,不僅解了群眾燃眉之急,更書寫了基層治理中“政府有為、群眾出力”的動人故事。
旱情發(fā)生后,巴州區(qū)人民政府第一時間下?lián)軐m椏铐?,如?ldquo;及時雨”般為塘庫整治提供資金保障。水寧寺鎮(zhèn)迅速行動,以“群眾訴求大起底”為抓手,通過“社情民意聯(lián)系日”“有事找紀檢、解決靠組織”等舉措,累計收集群眾訴求361件,其中74件涉及人畜飲水問題,做到民有所呼、政有所應。鎮(zhèn)快處中心牽頭,組織水利崗工作人員、村(居)干部和受益群眾召開壩壩會,大家圍坐在一起,你一言我一語商量治理方案,明確各自責任,敲定資金來源——通過“財政補貼、眾籌捐贈、集體補差”三個一批的方式,讓整治工作有了清晰路徑。至此,一場全民抗旱“大會戰(zhàn)”拉開序幕。
不同于以往“政府干、群眾看”的模式,此次水寧寺鎮(zhèn)群眾主動扛起了“主人翁”責任。大家沒有坐等“送水上門”,而是帶上鐵锨、推著斗車,自發(fā)奔赴塘庫整治現(xiàn)場。各村黨支部書記帶頭捐資,村民紛紛投工投勞,不僅讓“自己的家園自己建”的理念深入人心,更讓“眾人拾柴火焰高”在新時代煥發(fā)光彩。“政府給我們備好了材料,我們出點力是應該的。修好塘庫大家都受益!”一名來自水寧寺鎮(zhèn)新廟村的村民說。
如今,29口病險塘庫整治全部完成,塘庫重新恢復了蓄水功能,2366名群眾的飲水和灌溉問題得到了徹底解決。田間矗立的“感恩碑”,不僅記錄下干群同心抗旱情的動人場景,更成為新時代基層治理的生動注腳——政府精準對接民生需求,把群眾的“頭等大事”放在心上;群眾主動參與建設,用雙手共建美好家園,雙向發(fā)力之下,匯聚起了鄉(xiāng)村振興的磅礴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