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月28日,一個七個月大的小孩
春天的早晨
但是
,王老師看著懷里的小孩,又想起扶貧攻堅的重任,3月23日,學(xué)校剛剛召開了扶貧工作專題會,傳達了區(qū)里扶貧的部署。今天是第一次和貧困戶見面的日子,摸清貧困戶的情況,才能制定出貧困戶的幫扶計劃。王老師猶豫了片刻,什么也沒說,坐上車。扶貧隊伍出發(fā)了。鳳溪鎮(zhèn)董家扁村距離巴城70多公里,在大山深處
,公路纏繞著大山,幾經(jīng)盤旋,一山放過一山攔,汽車穿山越嶺,趟溝過橋,幾小時車程,才來到董家扁的村部。村部到王嘉玲老師幫扶的貧困戶二社吳成安的家
,還有一段泥土路,春雨過后的泥路,帶著幾分如油的泥滑,一方面王老師要帶上貧困戶明白卡,另一方面還要抱著小孩,王老師一下車,就犯難了。同行的老師立即伸出援助之手,先把王老師送到貧困戶家,才去完成自己的幫扶任務(wù)。幾聲犬吠
,打破了大山的寧靜王老師主動的向老人打起招呼
老人今年70多歲
,老伴80多歲了,兒子一家人長年在外務(wù)工,兒子的家庭負擔(dān)重,照顧好自己的小家庭都很困難,兩老人就沒有給他增添負擔(dān),老人和老伴憑借著自己的勞動能力,維持生計,勤勞讓老人不愁生活上的吃穿,但是生病卻讓老人無計可施,兩位老人終年勞累,腰椎和頸椎都不好,都需要靠吃藥減少疼痛。王老師把老人的情況詳細的記錄下來
,并為老人宣講黨的政策,貧困戶看病可以先看病,后付錢,并且國家可以按比例報銷。老人布滿皺紋的臉微笑著,感嘆道:“現(xiàn)在黨的政策真好,我活了一輩子,幸福的小康生活就要來了,我卻老了”。老人的話帶著幾分人生短暫的感慨,卻引起老伴一陣爽朗的笑聲時間在無聲的流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