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月29日,由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的2023年第一季度“四川好人榜”發(fā)布儀式在綿陽舉行
發(fā)布會上揭曉了
2023年第一季度“四川好人榜”名單
巴中1人入選——李明
他被評為誠實守信類“四川好人”
↓↓
關于李明的事跡
三尺講臺育新人 三十三載守承諾
他
他,一個人
他
他
從1989年至今,李明老師33年如一日
選擇教育,矢志不渝
1989年
從那時起
最初
后來
,村校生源減少,師資減少服務學生,無怨無悔
2013年9月,李明在學區(qū)“模范班主任”表彰會上發(fā)言
,他說:“教師對學生的愛,除了表現(xiàn)在學生學業(yè)水平上,體現(xiàn)在學生綜合素養(yǎng)的全面發(fā)展上,更體現(xiàn)在教師要用關心去體貼學生,用誠心去感化學生,用耐心去點亮孩子們的心燈,無怨無悔地為學生服務。”李明是這樣說的,更是這樣做的。西華山村幅員遼闊
,民居分散,山高路陡,學生大多是留守兒童。每天早上,學生到校帶上米和菜;中午2006年,西華山村校成為“一師一校”后
,李明更是身兼數(shù)職,教師、火夫、勤雜工……樣樣都干。七小副校長王云介紹說:“李明老師他一個人,既當老師,又當保姆;既煮飯、打掃衛(wèi)生,還要維修維護整個村校。”每天早上七點,李明就從家里出發(fā),到校后,挑夠學生當天的生活用水。如遇天氣惡劣,他還要更早些出發(fā),繞道接上路途中有危險的孩子,下午放學,李明就一一通知家長到校接學生,若家長不能到校,他就分批送孩子回家。當問到李明面對這些繁瑣事情累不累時,他回答道:“這些事情確實讓我感到很辛苦?div id="4qifd00" class="flower right">一個“值”字,讓學生家長送來了子女后
以校為家,靜聽花開
李明家距學校步行不過30分鐘,但多數(shù)時間他都在學校度過
。學校附近的村民姜從喜介紹說,李明是第一個到校,最后一個回家的人;每周雙休日,他都會從家里向學校運去下周要給學生煮的飯菜和柴火;即使寒暑假,他也要去學?div id="d48novz" class="flower left">根據(jù)西華山村老支書王華恩回憶:學校原先是土坯房
孩子的情感最真實
33年來
33年來
“在我身邊不求回報、無私奉獻的老師很多